團隊陣容
陳豐偉醫師
學/經歷
  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
  • 精神科專科醫師
  • 曾任高雄長庚醫院/衛福部玉里醫院精神科醫師
  • 在快樂心靈診所、五甲心靈診所看診
Read More
潘卉郁醫師
學/經歷
  • 長庚醫學大學中醫系畢業(中西醫雙修)
  • 精神科專科醫師
  • 曾任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
  • 曾於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受訓
  • 在快樂心靈診所看診
Read More
 
 
最新消息

高雄身心科推薦、高雄身心科診所

高雄身心科、高雄身心科推薦喜洋洋心靈診所,是專業的高雄身心科診所

現代人的身心壓力大,容易有情緒低落或是壓力調適方面的問題,建議您找專業的高雄身心科,喜洋洋心靈診所是專業的高雄身心科診所,向來擁有良好的高雄身心科推薦口碑,服務項目包括失眠、焦慮、憂鬱、自律神經失調、恐慌、強迫、躁鬱、暴食、腸躁、過動症、失眠…等等。

喜洋洋心靈診所擁有專業的醫療團隊,醫師以視病猶親的態度,看診細心,用心守護您的健康,帶給您高品質的醫療服務,讓病患能夠安心就診。喜洋洋心靈診所的空間寬敞明亮、環境整潔舒適,位於前鎮區的交通方便,診所注重病患的隱私,至今已服務過廣大的民眾,是有口皆碑的高雄身心科診所。如果您想找不錯的高雄身心科,歡迎指名高雄身心科推薦人氣高的喜洋洋心靈診所,專業的服務品質能讓您滿意。

高雄身心診所聯絡電話:07-7272888

身心科常見問題資訊
2012-07-12

憂鬱或長期壓力大的人,常伴隨慢性疼痛。慢性疼痛,常會讓人心情不好。

最近在「今日心理學」(Psychology Today)上有篇文章提到,「痛」與「不痛」,傳達的常常是不正確的訊息。某個研究裡,從沒抱怨背痛的成年人,做電腦斷層檢查,有39%顯示異常,6%被認為需要動手術,3%被醫師認為是緊急狀況。但這些人都不覺得痛。
也就是說,狀況很糟糕的人,很可能完全不覺得痛。許多身體器官沒有痛覺接受器,等發現不對勁時已來不及,比如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罹患胰臟癌,在初期完全沒有不適感,等到察覺不對勁已經來不及。但常叫痛的人,有可能已經看了十幾科,做完各種檢查,嘗試許多種藥物,還是找不出原因。

在台灣常見的狀況是,病人長期頭痛、悶痛、壓痛、胸痛、酸痛,好像有股不明力量壓在全身身體上,有時伴隨頭暈。這種很難說清楚的身體不舒服,自然也會讓心情變差。病人可能因此長期服用止痛藥或感冒糖漿,有些人因此「感冒糖漿成癮」,一天要喝兩三瓶(或更多)。

疼痛是最常被忽視的重大身心問題之一。美國有10-20%的人長期承受慢性疼痛之苦,造成一年700億美元的醫療費用,以及1500億的經濟損失。在台灣,慢性疼痛病人會在神經科、骨科、復健科、外科流轉,到處看診、排隊,免不了也會把X光、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做完一遍。病人受苦,健保財務也跟著出現赤字。

慢性疼痛還會帶給病人沮喪、失眠、自信心下降、罪惡感、或轉而指責他人不夠關心。工作能力與生活品質降低,人際關係與社交受到限制。疼痛難以改善,因為痛覺有時只是一種「知覺」(perception),從痛覺接受器經過至少三層神經元的傳遞,經過大腦接收、演繹,不見得能反應真實狀況。許多慢性疼痛病人,都無法找到醫學上支持疼痛存在的證據。但這是因為醫療科技還不夠進步,對於許多神經元與痛覺接受器層次的問題還檢查不出來。

為什麼長期壓力會造成慢性疼痛?最簡單的解釋方式是:長期壓力會讓腎上腺持續分泌「腎上腺素」,如果這時沒有足夠的休息、運動、睡眠、紓壓,持續分泌的腎上腺素最終會對腦神經系統造成負面影響。另一方面,「個人體質」也會讓有些人對壓力較敏感,容易因為持續的壓力導致慢性疼痛。

無論如何,那些痛的感覺是真實的。「器官」或許是正常的,但感覺、傳遞痛覺的腦神經系統出了狀況,變得過度敏感、感覺異常。很少疼痛病人會想走進精神科,但其實,許多找不出慢性疼痛原因的人,應該早點來精神科看診。
精神科藥物會有讓血清素(serotonin)、正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血液濃度增加的效用,而這兩種成分,會調節痛覺的傳遞(尤其是神經痛)。這些藥物能促進大腦的生長因子分泌,讓因為壓力受損的大腦功能恢復得快一些。這雙重作用,可以讓痛覺減輕、讓心情漸漸恢復。

精神科醫師習慣從生物、心理、社會的多元觀點來詢問病史,比較懂得支持性的會談技巧,而精神科醫師擅長的藥物裡,有許多種可緩和疼痛感覺。但在台灣,病人通常都太晚轉到精神科。研究與臨床經驗都告訴我們:讓心情變好,減少胡思亂想,把注意力轉移開,許多人原有的慢性疼痛,就沒那麼痛了。因慢性疼痛受苦的人,可考慮把精神科列為你的下一站。(本文初稿首刊於聯合報元氣週報專欄)
三、長時間硬撐不睡,會惡性循環
連續一星期失眠,自律神經系統就開始不穩定。自律神經系統越混亂,會讓失眠更嚴重。而自律神經失調也會讓更多身、心症狀出現。越來越多研究證實,長期失眠,會造成憂鬱、焦慮、頭痛、肌肉疼痛症狀增加,心血管疾病增加,死亡率增加。白天沒精神、記憶力、注意力衰退、常出錯,也是長期失眠常見問題。

四、嘗試較輕微的鎮靜劑、安眠藥,先恢復身、心平衡
如 果連續一星期失眠,感覺身心狀況開始變差,這時可考慮服用一般的鎮靜劑或溫和的安眠藥。這些藥物藥性輕,可能要等半小時到一小時才有睡意,可配合睡前在床 上做「腹式呼吸」幫助放鬆、加快入睡。恢復睡眠,至少先讓自律神經系統平穩下來,也減少白天的疲累。睡前服用藥物的藥性輕,未來等壓力解除後,要靠傍晚的 有氧運動逐漸減藥,也會容易許多。

五、偶爾一兩天睡不好沒關係
服用溫和的鎮靜劑、 安眠藥,有時若雜念較多,還是會睡不著。這時要給自己心理建設:如果一星期有五天睡得不錯,只有兩天睡不好,這不要緊,身體機能還是可以自然恢復。偶爾睡 不著,不要一直躺在床上掙扎,不妨離開房間做些輕鬆的事情,如整理照片、看點閒書之類,等有睡意再去睡。第二天一定要準時起床,雖然會有些疲累,但要堅持 白天不能躺床。累積點疲勞,到第二天晚上,就很容易睡著了。當然,絕對不要因為睡不著,就吃越來越重的安眠藥。

◎「自律神經失調」還有哪些常見症狀?
胸悶、心悸、發麻、手抖、頭暈、頭痛、焦慮、噁心、肩頸緊繃、吸不到氣、快要昏倒、或一些難以形容的身體異樣感覺,在醫院檢查找不出原因,有些醫師就會說:「你可能是壓力太大造成自律神經失調」。
如果只短暫出現一兩個症狀,還很難說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。如果上述症狀頻繁出現,但找不到合理的解釋,就可以往自律神經失調來思考。
有些病人常出現莫名的「搖晃感」、「地震感」,後來以「自律神經失調」的概念治療好了。我會跟病人解釋:人站著本來就會微微搖晃,這是正常的。但如果自律神經失調比較嚴重,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搖晃。

◎為什麼我們要重視「自律神經失調」?
自律神經系統支配全身器官,例如心血管、腸胃、泌尿系統、內分泌系統,都會受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負面影響。最明顯的例子,長期自律神經失調,日後死於心臟疾病的比例會增加。許多慢性疾病如代謝症候群、自體免疫疾病、巴金森氏症、失智症,常會直接傷害自律神經系統。長期壓力與焦慮症、憂鬱症等精神疾病,也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,然後自律神經失調又干擾器官功能。
改善自律神經失調,最基本的就是「調整生活形態」,如減少工作時間、減少輪值班加班、增加運動時間、培養休閒習慣、保持充足睡眠、多吃「健康」的飲食。但當症狀嚴重到已經很難靠運動與休閒來改善(或壓力很大很難調整生活形態),就會需要尋求醫療專業協助。

◎「自律神經失調」什麼時候需要看診?
研究證實,連續失眠五天,自律神經功能就會變差。但自律神經失調變嚴重,又會更難入睡,形成惡性循環。以現代人高壓力的生活與工作方式、不健康的睡眠與飲食生活習慣,許多人的自律神經功能都不是很好,只是在臨界點爆發之前沒有感覺。
在症狀較輕時,可以多做運動、調整睡眠、規律生活,就有可能自然恢復。但如果症狀越來越嚴重,出現失眠、憂鬱、焦慮、情緒不穩定、強迫性胡思亂想時,有時就不是光靠「意志力」可以迅速復原。這時,求助專業醫師,可協助你減少中間煎熬、受苦的時間。
有時,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,是在疾病的邊緣。比如有些人遇到伴侶劈腿、工作被資遣,很多不幸的事情同時發現,短時間內出現頭腦停不住亂想、頭痛胸悶肌肉緊繃的症狀。有些人會漸漸自行恢復,少數人有越來越嚴重,最後到達重度憂鬱症的標準。什麼時候需要看診?當你覺得你的工作、生活、唸書、人際關係已經受到很大影響時,就可以考慮看診。